在国家 “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 2010年第一季度,朔州市县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实现同步增长,据朔州市监测中心调查资料显示:1季度朔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63.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148.89元,同比分别增长11.94%和2.98%,我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一、 居民收入全面稳定增长,收入构成频现亮点
1、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朔州市面对危机,积极应对,在政府多项民生政策的拉动下,县区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从1季度统计资料来看,6个县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朔城区1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98.32元,涨幅13.18%,居涨幅首位。其他5个县区收入及涨幅排列见下表:
2、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资性收入继续领跑着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强大动力。按照晋政发〔2006〕47号文件和晋政办发〔2009〕93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常规性增资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都相继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部分人员从事第二职业活动增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城镇个体被雇者人数不断上升,个体被雇人员的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全市6县区的工资性收入同比呈现5升1降,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成为保证全市县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见下表:
3、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呈齐头并进之势,在可支配收入的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居民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为了抵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不断出台各种拉动内需的政策,使得个体、私营经济出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局面,民间中小投资增多,市场活跃,城镇居民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途径多样,有力地促进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水平的快速大幅提高。经营性收入涨幅前三名是:朔城区50.36%、平鲁区42.92%、怀仁县26.77%。
转移性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居民收入的又一大来源。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各县区政府重视离退休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其他惠民的相关政策,及时调整和提高离退休金水平,使得养老金和离退休金稳定增加。此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日趋频繁,礼尚往来、人情还赠、礼金收入等成为家庭收入和支出的重要部分。1季度转移性收入涨幅前三名是:平鲁区21.21%、山阴县14.07%、怀仁县13.76%。
4、财产性收入从总体上看趋向平稳发展阶段
由于经济危机的余波未平,人们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都持谨慎的态度,这样股息红利、利息收入之类的收入也相应减少,所以多数县区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处势低迷。但在右玉县,近年来由于旅游业、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逐渐走向繁荣,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懂得财产性投资,今年1季度右玉县人均财产性收入52.26元,同比增长207.59%,成为右玉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二、居民消费目的明确,消费结构比较合理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消费是最终的需求,同时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1季度,我市县区城镇居民在收入提高的同时,消费支出增速稳定,6县区的消费性支出3升3降,总的来说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食品、衣着在消费构成中依然是重点,反映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县区恩格尔系数前三名是:怀仁18.7%、山阴36.26%、平鲁36.38%。
1、食品支出平稳增长。民以食为天,随着食品市场的繁荣和购物超市的大量涌现,餐饮业也在迅猛发展,为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模式的改变提供了便利条件。春节的来临促进了人们食品消费质量的提升,在外用餐成为一种时尚,这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食品用量。食品支出增长不明显。
2、衣着消费节节高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程度不断加快,人们衣着消费观念也更加时尚化。1季度正值春节期间,为迎合消费者的传统需求,商家的各种促销方式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目的就是招揽消费者,刺激居民消费。各县区居民的衣着消费有高有低,总的来说,势头都很强劲。
3、居住消费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住房市场价格相对于收入来说过高,不适应中低收入群众的需求,同时住房市场价格也存在一定变数,导致观望氛围较浓,居民的住房装潢支出和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也相应减少。
4、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明显下降。家庭设备属耐用品,居民在更换和采购时具有特定性。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基本具备,所以不会有大幅的升降。这项支出6县区1升5降。
5、医疗保健支出有所减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减少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逐渐为更多的人们所关注。身体好了,医疗保健支出相应就少了。这项支出6县区1升5降。|
6、交通和通讯支出稳中有增。近年来,各类经济车型纷纷登场,家用轿车的价格则大幅下降,特别是小排量汽车车购税下调50%的政策优惠,家用汽车消费热点已经形成。但同时,随着汽油价格一次由一次提升,居民的出行理念被再一次更新,更多的人们出行选择了大型客车,既便宜又安全。2009年底联通和移动相继推出“交话费送话费活动”,为居民在2010年一季度节约了部分的通信费用。在通讯电信使用群体基数的持续扩大与通讯电信资费的下调这两个方面原因的相互调节和作用下,这项支出比较平稳。
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基本持平。随着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上教育监管部门加大对学校和老师的乱办班、乱收费现象的打击力度,人们在教育上的盲目投资热情逐渐降温,慢慢走向了理性消费。同时,由于去年冬天甲流横行,所以尽管正值假期,更多的人们选择了呆在家里,旅游支出相对减少。这项支出6县区1升5降。
8、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明显上扬,成为一个消费亮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念的转变,使得他们更加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女性居民成为这项支出的主体。4个县区的杂项支出涨势强劲,分别是平鲁215.13%、右玉93.97%、应县45.93%、山阴32.98%。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1、收入不均衡。由于自然、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居民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县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1季度朔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4098.32元,右玉县2860.95元,相差1237.37元。行业之间差距大,平朔和金融系统职工的工资与普通小企业职工工资相差几千元不等。高低收入之间差距大,各县区高低收入之差都超过了4000元。收入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消费上的差距。
2、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明显降低。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意愿,也是消费者对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自主偏好的一种集中表现。根据1季度资料显示,除应县外,其他5县区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去年相比,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朔城区0.12、平鲁区0.08、山阴县0.01、右玉县0.14、怀仁县0.03。时下经济和社会处于重大改革时期,企业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伴随其中,在金融危机的这一段时期,下岗和失业人数有所增加,导致部分居民的收入出现暂时性减少。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收入结构的变化使居民不能形成可靠而稳定的收入预期。同时,教育、医疗费用和房价的不断攀升也使居民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对未来预期的不稳定,居民只能削减当期消费开支,储蓄意愿比较强烈。
四、思考与对策
1、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党中央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增强其消费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尽可能地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稳定就业,提高工资标准等措施,稳定和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另外要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通过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增加转移支付的比重来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关注城市低收入者的消费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必须关注和重视广大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这个阶层的消费状况对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年来,各县区政府在关注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和商家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但这一领域目前还是消费市场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应下大力气改善。
3、积极拓宽消费领域
由于各个家庭在收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消费升级对不同收入家庭而言其内涵也各异。随着消费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层次性明显,在今后几年里,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人们将更注重名牌消费、低碳消费,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健康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积极拓宽消费领域,特别是提高个人消费需求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