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份朔州经济继续呈现积极变化

2010-06-28   来源:朔州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加大政府经济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国民经济始终呈现出持续回升、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进入5月份后,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市场消费稳中有升,各项收入平稳增长。
  一、1—5月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
  在政策、市场及气候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全市的农业生产始终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春播工作已基本结束,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播种面积明显高于去年。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完成春播面积26.7万公顷,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公顷,同比增长9.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1.4万公顷,增加2.9万公顷,增长15.7%。在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达到12.8万公顷,增长18.7%,所占比重达到59.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此外全市豆类播种面积2.6万公顷,增长7.4%;薯类2.5万公顷,下降12.9%;油料2.6万公顷,下降6.3%;甜菜0.4万公顷,下降14.5%;蔬菜1.6万公顷,下降18.8%;瓜果类0.5万公顷,下降15.1%。
  (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全市工业经济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呈现出高开高走、持续回升的良好局面。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保持在45%以上,表明当前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14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46.9%,增速同比大幅回升了41.8个百分点,分别比1季度和4月份回落了17.5和12.8个百分点,尽管逐月回落的势头比较明显,但继续维持在高位区间。其中轻工业累计完成4.2亿元,增长13.2%;重工业完成143.6亿元,增长48.2%。5月份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31.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9.1%,增幅较4月份下降2.7个百分点。
  分隶属关系看,地方工业企业生产增速明显高于中企业。1—5月份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4.1亿元,同比增长56.1%,增速高出中央企业19.9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56.9%,比重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目前全市统计的16个行业大类中,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的行业有11个,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29.1亿元,增长57.5%;食品制造业完成1.9亿元,增长5.9%;饮料制造业完成0.9亿元,增长1.2倍;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0.04亿元,增长1.4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完成1.8亿元,增长3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0.9亿元,增长5.2%;医药制造业增长完成0.05亿元,增长18.2%;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0.1亿元,增长1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0.08亿元,增长46.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8.9亿元,增长16.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完成0.2亿元,增长15.6%。
  从产品产量看,“煤、电、乳、瓷”四大支柱产品产量呈现“三升一降”格局。1—5月份,全市累计生产原煤6668.5万吨,同比增长53.3%;累计完成发电量954458.4万千瓦时,增长26.7%;累计生产日用陶瓷制品18267万件,增长2.5%;累计生产乳制品6.1万吨,下降9.4%。  
  

产品

单位

5月份

1—5

份累计

累计增长(%

原煤

万吨

1418.8

6668.5

52.8

洗煤

万吨

1003

4587.8

33.9

乳制品

12553

60978

-9.4

饮料酒

千升

7589

40430

2893

纸制品

1300

9900

1506

碳化钙

90104

23491.9

59.1

合成氨

2740.3

87021.4

-16.3

农用化学肥料

5549.8

39165.2

1

水泥熟料

23543

86521

-1.8

水泥

57860

265386

-34.5

日用陶瓷制品

万件

3577

18267

2.5

耐火材料制品

3055

65233

-65.1

石墨及炭素

1370

5221.3

-48.3

铁合金

4366

22262

-55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86029.7

954458.4

26.7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321.4亿元,同比增长52.4%,产销率维持在97.2%,销售水平与1—4月份基本持平。同时据工业月度财务统计报表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8.9亿元,同比增长77.7%,实现利税56.6亿元,增长53.2%,其中企业利润29.6亿元,增长56.9%。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1—5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个人投资)累计完成126.7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9.8个百分点,但比1—4月份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25.5亿元,同比增长25.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80.8%,增幅比4月份提高了89.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82.5亿元,增长19.5%,回落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40.4亿元,增长27.2个百分点,回落21.4个百分点。
  分县区看,朔城区完成投资5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7%;平鲁区完成24.4亿元,下降7.8%;山阴县完成10.9亿元,增长45.6%;应县完成5.2亿元,增长10.1%;右玉完成11.8亿元,增长2.2倍;怀仁县完成21.5亿元,增长8.7%。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电力、制造、交通、房地产、水利、公共管理等行业是当前投资的重点领域。1—5月份,在全市城镇以上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共完成投资46.6亿元,同比增长89.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3.7亿元,下降9.8%;制造业完成12.2亿元,下降2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9.7亿元,增长97.2%;房地产行业完成9.9亿元,增长59.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完成7.9亿元,下降29.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3.1亿元,增长72.6%。以上行业完成投资比重达到目前全市城镇以上总投资的90%。
   (四)市场物价在高位略有回落,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1—5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7%,上涨幅度与1—4月份基本持平。在各大类商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品种大类有:食品、燃料及书报杂志类,分别上涨了10.2%、20.8%、6.7%。但从月度环比价格变化情况来看,5月份全市物价总水平比4月份略有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均比4月份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消费市场持续旺盛。特别是进入4、5月份,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全市消费市场逐月走强。5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3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当月实现零售额最高月份,比去年同月增长18.3%,增幅比4月份加快了0.8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同比增长18%,比前4个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45.1亿元,增长18.6%;乡村完成13.4亿元,增长1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完成48.9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完成9.6亿元,增长21.6%。
   对外贸易出现小幅增长,但整体表现仍然欠佳。据海关统计,1—5月份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395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增幅在1—4月份下降15.8%的基础上回升了18.4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仍然回落了14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234万美元,同比增长29.7%;进口完成3717万美元,同比增长1.3%。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继续走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洗煤由出口转向国内销售,导致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持续大幅下降。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1663万元,同比下降78.3%,降幅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了21.7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完成2509万元,比去年同月下降63.8%,比4月份环比下降了3.2%。
   (五)金融形势小幅回升,财政收入加速增长。
  截止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4.8亿元,比年初增加54.9亿元,增长8.6%,增幅较4月末又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21.9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增长5.8%;各项贷款余额169.9亿元,比年初减少9.1亿元,下降5.1%,降幅较4月末缩小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比(存款与贷款的比值)为4.09:1,比4月末的4.16:1缩小了0.07点,显示出全市金融机构对地区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在5月份略有起色。
  1—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2%,增幅高出去年同期20.6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的48.8%,超时间进度近7.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2亿元,增长30.2%,增幅同比提高了28.5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的56.5%,超时间进度14.5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已提前1个月实现了“任务过半”。
  财政收入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的大幅增长,为确保各项重点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1—5月份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4.9亿元,同比增长3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亿元,增长1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4亿元,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亿元,增长10.8%;医疗卫生支出1.8亿元,增长58.3%;环保支出0.8亿元,增长6.9%;农林水事务支出1.6亿元,增长10.5%。
   (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加快。
  1—5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11.4元,增长12.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1—4月份提高0.4个百点。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54.9元,同比增加120.4元,增长14.4%,增幅提高7.9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初步估计及对策建议
  当前全市经济总体形势仍在进一步趋于好转,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各种利好因素仍将不断积累, 特别是支柱产业煤、电工业经济优势持续得到充分发挥,上半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可以顺利实现。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非常复杂,诸多不确定因素还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一是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阴影远未彻底消退,欧洲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且愈演愈烈,整个世界经济仍然风雨飘摇、前景难测;二是从国内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转向,带给我们的发展压力非常巨大,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任务将十分艰巨;三是从朔州目前情况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持续发展困难较大,特别是国家金融政策调整后,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筹资会变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对此,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扎实。
  一是继续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全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内外环境还相当复杂,能否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之策,对确保全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及时作出分析判断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另一方面,要重点跟踪和动态监测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波动较大的关键性指标要重点关注,更加敏锐地从数据变化中发现苗头性、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
  二是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坚持不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组织实施好已出台的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切实推进调整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要注意跟踪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特别是要加强对调整振兴规划中各投资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另一方面要认真组织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确定下一个五年计划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力争使结构调整工作找到新的切入点、寻得新的突破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众所周知,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各项成绩令世人瞩目。但与此同时,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收入分配、城乡差距等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而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因此进一步深化各方面改革,努力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27日,国务院已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意见》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十一大项重点工作内容广泛,涉及各方利益,任务十分艰巨。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力争使我市各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为地区经济率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